科技决策咨询2024年第4期

稿件来源:宁夏科协 发布时间: 2025-01-03

  各地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经验及启示


  一、“治地”是有效方式。盐碱地产能的高低与土壤的肥沃程度密切相关。盐碱地治理要通过控盐治碱降低土壤盐分含量,增强土壤有机成分含量。各地在治理盐碱地过程中,把改良土壤作为重要方面,通过各种技术和模式,改善盐碱地土壤酸碱度质量,培育出了适宜植物生长的平衡环境,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因此,我区要依据引黄灌区盐碱地不同区域的分布特点,通过耐盐碱特色农作物的培育、使用有机肥、土壤改良剂等各种措施,积极加强盐碱地土壤的改良和修复,提高盐碱地有机质含量、保水能力,让盐碱地由贫瘠变得肥沃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

  二、“育种”是根本方向。培育耐盐碱的“吃盐植物”可以有效提高盐碱地的综合产能,减少盐碱地改良成本。各地盐碱地改良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,是因为通过持续不断培育发展耐盐碱地生长的种质资源,遵循和顺应了盐碱地上特殊植物生长的规律,让其适应了盐碱地的土壤条件,保障了植物的正常生长。因此,加强宁夏引黄灌区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,要转变传统观念,积极推动“以种适地”。要针对轻中重度盐碱地的特点,加大耐盐碱种质资源筛选力度,加强耐盐碱作物品种的创新培育,推广更多的耐盐碱特色品种,让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土壤的自然规律生长,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。

  三、科技创新是突破要点。科技创新对盐碱地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。各地紧紧依靠科技力量,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,突破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攻关,研究出适合盐碱地生物控盐消碱及促进土壤有机成分的技术方法,大力引进各类技术人才,加快了盐碱地科技创新成果的积累,推动了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,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。因此,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过程中,要重视科技创新,综合各种科研力量,加大土壤、化学、作物遗传育种、生物性肥料等多领域的联合攻关,形成科研攻关合力,加强科研深度,不断培育出新品种、总结出新模式、试验出新技术,推动盐碱地治理技术的高效实用,用科技的力量加快盐碱地改良效率。

  四、降水排盐是基础条件。降水排盐遵循了“盐随水来、盐随水去”的规律,一直都是最传统、最有效的方式,是盐碱地治理的基础。各地实践表明,不论是灌水洗盐、明沟排盐、暗管排盐,还是竖井排盐、滴灌控盐等措施,都借助水利灌溉调控地下水位,降低了土壤含盐量,达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。因此,引黄灌区要在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基础上,结合实际通过降雨或灌溉的方式,推动盐分向下淋洗渗入地下,减轻土壤含盐比例。要根据水资源保障条件,积极采取滴管、喷灌、微咸水灌溉等各种节水技术和低耗水工艺,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,加大低耗水耐盐碱作物的培育,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,最大效率改良盐碱地。

  五、机制政策是重要保障。盐碱地治理既具有长期性、艰巨性,更具有反复性,必须要有稳定的体制机制保障,要有长期的战略规划、政策引导、技术支撑、资金投入作保障。各地盐碱地治理取得突出成效,都离不开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,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、政策引导和综合治理。因此,引黄灌区推进盐碱地治理要转变观念,创新思路,创建盐碱地治理综合管护制度、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和管护监督制度等,保障治理的可持续性。要统一编制引黄灌区盐碱地治理综合利用规划或意见,通过政策规划加强盐碱地治理的系统性和持续性,从顶层设计上做好耐盐碱作物品种的统一开发研究和科技攻关,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长期投入保障机制,通过多种方式的政策组合拳保障盐碱地治理可持续。


版权所有: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广场西路宁夏科协
宁ICP备17000876号-6
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67号